当前位置: 首页>>专项活动
专项活动
府检联动,打破“不刑不罚”怪圈
时间:2023-11-24  作者:  新闻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字号: | |
府检联动,打破“不刑不罚”怪圈
行刑反向衔接行政违法行为监督的北京实践


今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推进行刑双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 构建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由行政检察部门牵头负责行刑反向衔接工作,并统筹构建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制度。北京检察机关先试先行,积极探索,为该《意见》的出台和落实贡献了丰富的实践样本。


消除追责盲区

维护群众出行安全


今年5月,刘某无证醉酒驾驶无号牌违规电动三轮车与他车相撞,事故造成两车损坏、一人受伤,后因情节轻微,刘某被不起诉。


近年来,违规电动三(四)轮车导致的交通事故高发,已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北京市通州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在违规电动三(四)轮车危险驾驶不起诉案件中,一些驾驶员既未受到刑事处罚,亦未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存在追责盲区。


“比如,自2021年7月北京市设置淘汰违规电动三(四)轮车‘过渡期’以来,我区发生的该类案件中,违法行为人被不起诉后未受到罚款等行政处罚的‘不刑不罚’现象比较普遍。”检察官张蒙旗告诉记者,今年6月,通州区检察院向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制发类案检察建议,并推动区公安分局、司法局等多家单位联合制定《关于加强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工作的意见》,形成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长效机制,共同提升城市副中心综合治理效能。


“北京各区检察院立足区情特点,聚焦违规电动三(四)轮车治理、乡镇地区交通标志标线整修不及时和交通设施不完善、货车违法改装和超限超载、伪造临时机动车牌照、失驾人员无证驾驶等问题,与依法治区办以及公安、交通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系统治理,助力该领域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升。”北京市检察院检察官王晓平说。


打通“数据壁垒”

让“戴罪”执业无处遁形


今年10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了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结果,北京市检察院“特定行业从业禁止处罚(处分)法律监督模型”荣获二等奖。


亲历模型建用和竞赛汇报的检察官助理张昊天向记者坦言,不同机关间的“数据壁垒”导致从业禁止制度落实难,实践中存在一些特定行业的从业人员在“涉刑”后仍然违规执业、“戴罪”执业的情况。针对上述情况,北京市检察院将目光投向了大数据赋能行政检察监督工作。


张昊天介绍,该院的“特定行业从业禁止处罚(处分)法律监督模型”由检察业务人员与检察技术人员合作研发,从个案监督引申到“刑事犯罪”与“从业禁止”的特殊交集、类案问题,以行刑反向衔接为切入点,通过“涉刑人员”“在编人员”“从业人员”数据库交互比对、筛查,以制发监督通报、建立长效机制等方式,推动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把好从业人员的“准入关”“退出关”“惩处(限制)关”,实现全链闭环、全行治理、全域覆盖,让“戴罪”执业无处遁形。截至目前,该模型已对近5年“涉刑”人员的职业情况进行了筛查,并将所发现的相关线索全部向相关行政主管机关进行了移交。


北京市检察院行政检察办案团队成员在分析和研判大数据监督模型运用情况。


记者了解到,随着数字检察战略的深入实施,北京市检察机关在实践中积极开拓行政检察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孵化”之路,通过依法履职和模型建用实现与行政机关信息互通、数据互联、优势互补,打开了数字赋能检察监督、促推社会治理的新天地。


凝聚内外合力

反向衔接实现专业化发展



推进行刑反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是检察机关加强与行政执法机关的衔接配合,共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北京市检察院与市司法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市园林绿化局等相关单位,就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工作会签文件或联合下发通知,在省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根据最高检的相关要求,全市各级检察机关通过内部职能优化,外部归口、一体履职,加强与行政执法机关的衔接配合,共同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北京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范晓蓉说。


今年6月18日,北京市门头沟区出台了《“检察+行政”府检联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方案》,设立“府检联动”工作联席办公室,助力高效型法治政府建设。


北京市门头沟区检察院召开“检察+行政”府检联动助推法治政府建设专题座谈会,专家学者和市、区两级行政机关领导、镇街代表应邀参会。


“我们积极将检察履职融入区域发展大局,推动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信息共享、法律共研、争议共调、逾权共管、治理共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检察协同的工作模式,从源头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预防、减少和化解行政争议,实现‘1+1>2’的联动效果。”门头沟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霍丽娜告诉记者,该院还推动将检察建议办复率纳入全区依法行政考核,实现了检察建议从“办理”到“办复”的转变,创新“检察官+镇街政法委员”联络机制,解决基层依法行政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等,多措并举为依法治区贡献行政检察力量。


除“府检联动”外,门头沟、通州、房山、密云、怀柔等多区检察院已成立专门的行政检察办公室,充实专业人员,最多的配备有5名检察官,适应统筹推进行刑反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工作等新的履职需要。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北京检察机关共办理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案件9500余件,向行政机关提出督促履职、社会治理检察建议8700余件,采纳率达100%。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7月最高检印发《意见》后,北京市检察院在结合上级要求和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于9月印发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统筹开展行刑反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工作指引》,对相关工作的标准与要求进行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以落实《意见》为抓手,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一步充实、做实行政检察监督,为深化统筹行刑反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构建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制度贡献智慧和力量。”北京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李显辉表示。


以更强执法司法合力
共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专章中专门强调“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及北京市委实施意见对行刑反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检察机关对决定不起诉的犯罪嫌疑人依法移送有关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政务处分或者其他处分的制度”,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发检察建议等督促其纠正”。北京市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中央、北京市委、最高检要求部署,以更高质效行政检察履职,推进更高水平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


立足法律监督宪法定位,推动形成行政检察新格局。最高检《关于推进行刑双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 构建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制度的意见》明确反向衔接工作由行政检察部门牵头负责,既推动构筑双向衔接闭环,也充实了行政检察职能。诉讼内监督是行政检察的传统业务、基本职能,加强对行政生效裁判以及行政审判和执行活动的监督是行政检察的重中之重。检察职能内部优化调整后,反向衔接为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提供了“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发现”的明确依据,成为检察机关新的业务增长点。北京市检察机关始终坚持法律监督宪法定位,先试先行、积极稳妥推进向诉讼外监督延伸,进一步充实做实、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为推动形成行政检察监督新格局贡献首都检察力量。


加强协作配合,构建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制度。法律监督不是你错我对的“零和博弈”,统筹行刑反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的重点不是“监督纠正”,关键在于强化“协作配合”,确保“法定职责必须为”。站在党的法治事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整体考量,积极搭建“府检联动”平台,推动将行政检察监督纳入法治政府建设的督察内容和考核指标体系,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良性互动。依托特定行业从业禁止处罚(处分)、公租房违规使用等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加强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信息共享、涉刑核查、案件移送、处理反馈、联席会议等制度建设,构建首都版“行政检察+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增强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市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深化诉源治理、凝聚执法司法合力,助力法治政府建设。检察机关“积极推动诉源治理”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写入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最高检工作报告的决议中。北京市检察机关行政检察工作深入践行“抓前端、治未病”“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理念和要求,系统分析案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针对一个行业或者领域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制度性问题,强化类案监督和大数据赋能,以行政检察监督通报、类案检察建议等形式,凝聚执法司法合力,促进堵漏建制、完善治理,防范行政监管问题多发,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推动由个案办理向类案监督、社会治理延伸,将检察履职效果转化为首都治理效能,助推法治政府建设更上台阶。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